就业管理与就业援助
绵阳市充分就业社区评选标准
2017-06-22


        (一)平台建设规范

        1、社区配备1—2名熟悉劳动保障政策的专(兼)职人员,

专(兼)职人员经过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的业务培训、鉴定考试,取得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证书,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,社会保险得到落实。

        2、社区有方便群众的专门服务场所,环境整洁,配有电话、计算机、打印机等办公设备。

        3、社区有规范的服务标准、完善的工作流程、健全的工作制度,各项管理服务有章可循。

        4、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有切实保证。

        (二)基础管理扎实

        1、社区就业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。

        2、实施劳动力资源调查和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,全面掌握辖区内劳动力就业和失业状况,包括家庭情况、失业原因、就业愿望、技能水平、收入情况、择业要求和就业去向等基础信息。

        3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、就业困难对象、灵活就业人员、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和就业服务台账,并录入计算机实行动态管理。

        4、认真填报各项就业统计报表,及时准确报送有关调查数据、统计资料以及工作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 (三)就业服务落实

        1、建立就业援助制度,定期走访就业困难家庭。对就业困难对象,特别是“零就业”家庭,通过岗位援助、托底安置等形式帮助其实现就业再就业。

        2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外资源,积极兴办劳动就业组织、社区就业实体、社区服务网点,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,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。

        3、积极配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,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、就业信息、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。

        4、组织推荐有培训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或创业培训。

        (四)落实政策全面

        1、协助劳动保障部门和街道做好领取《再就业优惠证》、《失业登记证》人员、就业困难对象、灵活就业人员的认定工作,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申请、报批等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 2、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活动,利用板报、海报、标语、宣传单、咨询电话等多种方式,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。

        3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,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(单位)、社区就业实体和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再就业扶持政策。

        4、对社区内的劳动者享受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能热情提供咨询和帮助,并负责向有关部门反映。

        5、积极开展创建“信用社区’’活动,协助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初审和推荐工作,调查核实贷款人信用情况,认真参与欠款追索,贷款回收率达到90%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 (五)就业成效显著

        1、社区劳动年龄内(在校学生除外)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到90%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 2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对象90%以上实现就业再就业。

        3、所有“零就业家庭”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。

        4、全面完成街道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各项目标任务。

        5、广大群众对本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满意,没有因就业问题出现上访事件或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。